中新網6月12日電 英國《金融時報》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日12日發表評論文章稱,今年是一戰爆發100周年、諾曼底登陸70周年等多個重大人類歷史事件的節點。過去的100年,人類既經歷了極端的合作,也經歷了極端的衝突。過去100年帶給的教訓是人類要相互合作。而面對未來,人類應對以何種方式來應對,這個問題的答案將塑造未來100年的歷史。
  評論稱,今年是一戰爆發100周年,諾曼底登陸70周年,蘇聯解體25周年。100年前,歐洲脆弱的秩序分崩離析。70年前,民主國家對極權歐洲發起了攻擊。25年前,歐洲成為一個自由的整體。如今世界邁入全球資本主義時代已有25年。但這個時代面臨的政治和經濟壓力也日益明顯。
  1913年,西歐是世界的經濟和政治中心。它創造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產出。歐洲的一個個帝國直接或間接控制著世界的大部分地區。歐洲企業主導著世界貿易和金融。
  歐洲大國之間的爭鬥打破了這種世界格局,改變了大西洋兩岸的實力對比,美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。它決定性地削弱了各個老牌帝國,摧毀了歐洲人的自信。到諾曼底登陸時,世界經濟已土崩瓦解,歐洲匍匐在地。
  評論認為,二戰後歐洲的分裂雖然是個悲劇,但美國介入歐洲事務後,通過北約(Nato)保護了西歐的自由,並通過馬歇爾計劃(Marshall plan)、歐洲經濟合作組織(OEEC)和《關稅與貿易總協定》(GATT)啟動了歐洲和跨大西洋經濟體的重新融合。
  與此同時,1951年誕生的僅有6個成員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一步步演變為今天擁有28個成員國的歐盟(EU)。1989年,歐洲結束了冷戰時期的東西歐分裂,並迅即引發了蘇聯的解體。
  評論認為,過去25年的突出特點是全球化。在全球接納市場經濟的驅動下,在數字革命的高速助推下,人類已創造出比1913年一體化程度更高的經濟,這種局面得益於全球性機構的支持,既包括公共的IMF、WTO和歐盟,也包括私立的跨國公司等。
  評論說,這25年還是一個“充滿成就的時代”,典型的例子是赤貧人口比例急劇下降,以及合計占全球人口近40%的中國和印度的驚人崛起。在歐洲,波蘭等推行結構性改革的國家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。
  評論認為,世界兜了個圈子又回到原地,儘管其間也發生過重大改變。今天的世界承受著一些似曾相識的壓力:歷史不會重演,但總會驚人地相似。
  正如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在近期一項研究中證明的那樣,大衰退和大蕭條一樣破壞了全球化。受跨境金融崩盤影響,商品服務貿易流動以及金融流動與世界產出之比驟降。事實證明,貿易比金融更穩健,但即便是更穩健的貿易,2005年至2012年間其與世界產出之比也不再上升。尚不清楚全球化放緩將有多麼根深蒂固。但考慮到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破壞、以及人們對全球市場經濟運行方式的明顯擔憂,全球化遭遇比今天更嚴重的抵制並非沒有可能。
  評論同時指出,國際社會政治壓力也不容忽視。雖然核武器降低了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,但沒有完全消除這種可能性。而且,一旦爆發衝突,核武器會帶來惡劣得多的後果。
  評論最後指出,如果說過去100年帶給我們什麼教訓的話,那便是:我們命中註定要相互合作。但人類現在仍然各行其是。合作與衝突之間的這種矛盾是永恆的。過去的 100年,人類既經歷了極端的合作,也經歷了極端的衝突。面對似曾相識的選擇,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應對?這個問題的答案將塑造未來100年的歷史。  (原標題:英媒析塑造世界格局重要事件 稱歷史教會人類合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e71uelmf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